坐落于群山怀抱之中,惠州博罗县湖镇镇坪山大田古村落历史悠久,自然环境优美,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远远望去,四儿堂古建筑群气势雄浑壮阔。
作为当地颇具盛名的古建筑,四儿堂有着近200年历史,耗时13年终成,集清朝、民国时期建筑风格于一体,飞檐斗拱间,彩绘雕刻栩栩如生;布局易守难攻,独具匠心,历经数次劫难依然挺立;一砖一瓦都蕴含着黄氏先祖的智慧,也是岭南民居的典型代表——坪山村因此获批中国传统村落。
对当地居民而言,四儿堂更是意义重大,高峰时曾居住超500人,随着人们陆续迁出,四儿堂逐渐荒芜。如今迎来好消息:当地将开展古村环境提升工程,进一步修缮古建筑集群,完 善周边设施配套,让大田古村焕发蓬勃生命力。
实地走访:
“九厅十八井”布局精巧,木雕石雕美轮美奂
从惠州市区出发,驱车约一个小时便可抵达大田古村。这里位于象山西麓,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群山绵亘,碧水潺潺,共同勾勒出和谐而美妙的乡村画卷。
这幅乡村美景之中,四儿堂背倚青山、面临绿水,四周林木葱茏,气势恢宏,无疑最受瞩目。作为传统的客家围屋,四儿堂采用“九厅十八井”的经典建筑结构,正厅祖堂坐落于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分布,适宜聚族而居,大族得以不断扩展,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
“这里各厅的功能明确,布局科学合理,”大田小组大二小组组长黄军华娓娓道来,“上厅用于祭祀和族长议事,中厅用于接官议事,偏厅用于接客会友,楼厅用于藏书育人,厢房和横屋则承担起居炊沐的功能。内道四通八达,关起门来,不论晴天雨天,走家串户都不需要打伞、戴帽?!?/span>
谈及四儿堂的聚族生活,70岁的老村长黄陈生至今印象深刻。他从小在四儿堂长大,“一家六口挤在一间狭小的房间里,日子虽然清苦,但却十分温馨?!被瞥律匾?,家家户户都是相熟的亲戚,一家有事,全村帮忙。如今虽已搬离多年,但四儿堂依然承载着人们深厚的情感眷恋。
外人踏入围屋,感受到的更多是昔日气派与辉煌。有相关专家曾指出:“雕刻和安全构造堪称四儿堂的两大显著特色?!毕赶付讼辏隳艽酉附诖梢粤炻缘剑捍哟竺耪婢刑街刑?,共有14条4米多高的石柱,擎梁而立,气势雄浑。尤其是,柱脚造型独特,方角有致(共108个角),至今仍完好无损。不仅是石柱,石门墩、石门槛、石门枕、石门颊以及石门楣等石构件,均是采用上好的花岗岩建造。
黄军华介绍道:“村里老人说,这些建材都是从江西、广西,走几个月水路而来?!本荽?,还请了三位在打石、做木、砌墙方面的大师,历时十三年的精雕细琢,才造就了四儿堂。
漫步围屋,目光总不由自主地被房梁门窗雕花和壁画吸引。屋檐下雕满龙凤、八仙贺寿、四季花鸟等吉祥图案,每一处都栩栩如生。室内有些木构件至今仍保存完好,图案多样,形象生动,就连两扇木窗花纹也千变万化,各有千秋。内堂横梁上,还镌刻着精美字画,其中“奕世”“其昌”四个隶体字,寄托着先祖对子孙后代的殷切期望。
在安全防盗方面,四儿堂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澳憧?,光是这一间屋,就设有上下两个观察眼,”黄军华说道。四儿堂固若金汤,易守难攻,不管敌方站在哪个方向,里面的人从枪眼往外望都能看到对方,以便枪击。此外,两旁的墙上是由花岗岩石块堆砌在一起,石与石之间细缝如丝,毛发不能进。
屋内天井同样内有乾坤,表面普通,却有明暗之分,明天井用来采光通风,暗天井用来藏人。据村里老人说,这种暗天井一般用来避难。屋内暗井天面还以间隔10厘米左右的排桁(并排的圆木)承载瓦面,以防天贼。在另外一间民屋的天井上,还布开了一张由铁丝做成的网,防止盗贼从天而降。这些设计让围屋宛如古城堡,历经数次危机仍屹立不倒。
四儿堂虽然处处充满着历史痕迹,但多年以来,这里都有专人看守。在后人细心呵护之下,围屋基本干净整洁,连杂草都少见,且香火不断?!暗捎诜可峥罩枚嗄?,部分泥砖瓦片散落、墙体脱落,亟待修缮,还是希望引起重视!”黄军华表示。
文脉溯源:
一村两书室崇文重教延续至今
四儿堂的营建从选址之初便费尽心思。
民间素有“山环水抱必有福气”的说法,而大田正是这样一处典型:四面环山的小盆地,地势东高西低,挡四季之风;东边象头山延绵的山脉形成两支涧水呈“金”字流经村庄两侧,并在村前交汇后徐徐流向远方。
围屋的创建人是原博罗黄氏二十五世祖清嘉庆贡生,讳熺廷,号曙楼,官任光禄寺署正字。始祖熺廷有四个儿子,分别居住在村屋的四个角片,故围屋后改称“四儿堂”,口口相传。因客家语音中“儿”与“怡”同音,又得雅称“四怡堂”。
黄氏祖先不仅选择了得天独厚的位置,建屋时还对其进行了改造,处处彰显出排水智慧。围屋前面有一个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晒场,晒场外有口半月形池塘,状如肚兜,借寓“藏财纳贡”之意,村落的集雨全部流入水塘,因此从未出现过积水现象。
记者走访时,还看到水塘两侧有两口井,左井为大,右井为小,人们习惯叫它们“阴阳井”。据说四方井正好打在一个泉眼上,水冬暖夏凉,清澈甘甜。老井见证了大田村的变迁,还养育了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
在黄氏后人心中,祖先不仅精心营造了宜人的生活环境,更是培育了浓厚的崇文风尚,传承逾百年,影响深远。这从围屋的名字便可一窥。围屋初建时,定名为“曙楼书室”,寄托了祖先对崇文重教的殷切希望。
继“曙楼书室”后,黄氏后代又在围屋的左侧山边兴建了私塾学校(赢房),名为“四教山房”。何谓“四教”?即文、行、忠、信?!白右运慕獭敝附逃桓鋈艘邮槔窭?、社会实践、忠诚守信、思想情操等方面去实践。
重文风气使得这里人才辈出,取得功名者众多。从始祖黄熺延立村的清道光十二年,至创建人第四代后裔就有国学生、贡生、文武庠生,官至州同,光禄寺,光禄寺署正字的,共计十六人之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教山房还曾做过学校,村中的孩子还一度在此处读书学习。
两百年来,崇文重教的精神早已根植于大田人心中。在四儿堂大门外,便可看到高高悬挂着的“曙楼书室”匾额,正门下有副楹联“头门纳采,栋宇增光”,横额是上方横匾铭文“贡元”,这不仅是对祖先的褒扬,更是对后人的一种启示和鞭策。
时至今日,奖学活动是村中最隆重、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每年的奖学活动均在曙楼书室内举行,考上本科,每人获得两千元奖励。为了从小抓起,凡是期末考试主要科目单科成绩在80分以上的小学生也能获得一定奖励。
为确保奖学活动能一直持续下去,2017年村里还特别成立了九九慈善会,牵头开展奖学、助老助困等活动,善款主要由大田村的外出乡亲、有志青年等捐赠。
守护新生:
多次修缮重焕生机乡村旅游未来可期
近期,记者从湖镇获悉,四儿堂的发展有了新进展。
“雨季即将来临,我们正在抓紧制定四儿堂修缮方案,近期内就会动工?!逼荷酱宓持Р渴榧恰⒋逦嶂魅纬律倜飨蚣钦咄嘎?,此次修缮资金是由村民集资,将重点修复四儿堂坍塌的厅面。此外,村里还申请到了县里的资金支持,后期还将开展大田古村后山公园建设,进一步提升古村基础设施配套。
这并非首次修缮。“四儿堂至今整体外观保存完好,这得益于多年来村民的重视,其中两次修缮起到了关键作用。”黄陈生说,约在80年代,村里的黄南光(又名星楼)等开明人士牵头集资,对中厅被蛀的木柱桁桷进行修缮,现在的中厅,柱墩的楹联“创业维艰须知祖德彰明长荫四房凝瑞气,守成不易惟愿孙枝竞秀好留千顷比清风”,就是第一次修缮后作以教育后代。第二次修缮则是2004年,在老村长黄纪明、黄锡如等带领下,村民集资对中厅两边的危柱桁条进行更换,重修了中堂仙台、贡桌等。
此后,当地陆续拨款对围屋进行了修缮,更换木柱,修整屋顶?!按迕褚捕挤⒒铀?,积极参与修缮工程,”黄军华说,村民黄作乾、黄锦湖甚至捐出土地,用于拓宽道路。
精心维护之下,2014年,大田凭借“九厅十八井”等典型特色民居建筑,被认定为“广东省传统古村落”,纳入“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2023年,坪山村获评“中国传统村落”。
近年来,坪山村的发展备受关注。这里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武深高速犹如一条经济纽带,将坪山村与广州、东莞、深圳等珠三角核心城市紧密相连。
坐拥着得天独厚的位置,坪山村致力于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目前,坪山村工业园区吸引了5家企业落户建设。据悉,5宗项目总投资约10.5亿元,总用工人数预计可达3000人?!罢馕荷酱宓姆⒄勾戳撕艽蟮姆⒄够?,能为附近居民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以及潜在发展机会,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陈少明说,坪山村也将牢牢把握着这一发展契机,更好地服务企业、带动群众、发展经济。
“坪山村还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绿色资源,我们也将逐一统筹,串珠成链,推动资源活化,”陈少明向记者一一介绍,坪山村有近3000亩的荔枝和李子果园以及约100亩的高品质茶园,已经初步形成坪山农家米、坪山山茶、坪山脆李、坪山荔枝等绿色生态农产品,深受乡村游客的喜爱。
此外,当地还打造了欢乐稻场“金字招牌”?;独值境〔唤龃舜遄木檬找?,打出了坪山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名声。目前,欢乐稻场正在积极招商重组,而后继续成为撬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增长极,让更多的村民吃上“旅游饭”。
为了满足“过夜客”的住宿需求,坪山村还积极探索民宿产业,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发展特色民宿产业,将村民的闲置客房进行改造升级,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现如今,坪山村有坪山驿站、农家客栈、涵洞改造民宿、油甘塘民宿、大山驿站、“露营基地”等各类民宿。
陈少明介绍,接下来,坪山村将锚定美丽乡村示范的培育方向,依托坪山村优越的自然条件,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以产业振兴为支撑点,以“越野牵头、文化引领、发展民宿、古村文化、共同富?!蔽ㄎ?,大力发展“农事体验+休闲露营+激情越野+古色古村+红色基地”的生态休闲乡村旅游,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方向,并联动发展农业,推进工业区建设,起到全域振兴、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增收致富的辐射作用。